7月8日至19日,“2025新航空与新能源中的风险”国际暑期学校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圆满举办。本次活动由北航国新院智慧民航科创中心主办、国际教育中心协办,汇聚了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大学、米兰理工大学等全球10余所顶尖高校的80余名优秀学子。本次暑期学校聚焦航空与新能源领域的共性风险挑战与创新机遇,以“学术研讨+技术实训+文化浸润”三维融合模式,构建起跨国界的高水平学习交流平台,为全球青年学子搭建起深度互动、互学互鉴的桥梁,助力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国际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纵深发展。
7月8日下午,暑期学校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拉开帷幕。北航国新院副院长张巍、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法方院长让帝(Frédéric GENTY)、智慧民航科创中心教师代表王歆以及暑校学生代表杨楠分别致辞,他们作为东道主对各位同学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祝愿暑期学校顺利举办。

在学术研讨课程中,学员们先后参加了2025智慧民航国际学术交流会和丰富多彩的前沿学术讲座。7月10日至11日,学术交流会与暑期学校同步举行。大会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大学与中国民航大学共同发起,以“引领未来空中交通的创新、智能与融合之路”为主题,描绘空天未来图景。会议设置了11场主旨报告和8个专题分论坛。在主旨报告环节,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北亚区运营、安全及安保业务部总监窦朋,长龙(杭州)航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穗利、达索系统项目经理利昂内尔·马基耶 (Lionel MARQUIER)、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克里斯托夫·于尔特(Christophe HURTER)教授、米兰理工大学皮耶罗·巴拉尔迪(Piero BARALDI)教授、中国民航大学四型机场研究院高利佳院长、日本关西机场集团联合总裁伯努瓦·吕洛(Benoit RULLEAU)、巴黎萨克雷大学曾志国教授,北航国新院卡里姆·拉吉(Karim RAGUI)副教授、路丹副教授与胡杨副研究员就智慧民航运行、航空安全与维修、低空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焦点议题分享了独到的见解。

△智慧民航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分论坛环节,200余名专家学者就智慧运行、低空安全监管、绿色空管程序、航空经济与政策、航空减碳路径、全寿命周期管理以及新兴航空技术应用等多个前沿方向,深入交流了智慧航空发展中的前沿探索与实践经验。
此外,本次暑期学校还开设了6场前沿学术讲座。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Pierro Baraldi教授深入讲解了复杂系统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北航李晓阳教授以确信可靠性理论为切入,分享了多类型的可靠性正向设计产品案例;巴黎萨克雷大学曾志国教授结合数字孪生案例阐释了预测性维护;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 Patricia Noguera Murray教授系统阐述了化学传感器与生物传感器的基础概念及应用场景;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Pedro Yuste教授围绕欧洲空域无人机系统交通管理,介绍了当前相关项目进展与实践经验;德国波鸿鲁尔大学Tarik Taleb教授以“云、网络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为核心,解析了超5G服务的自主部署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技术实践环节,智慧民航科创中心充分依托自身教学实验资源,为暑期学校学员们精心打造了8门内容丰富的实验实践课程。王歆研究员指导的“飞行探索”课程,让学员们通过操作通用航空飞机及空客A320飞行模拟器,沉浸式体验完整飞行流程;张清源副教授与李颖异博士后共同负责的“无人机集群飞控实验”课程,涵盖了单机与集群的仿真、半物理模拟及实际飞行操作;路丹副教授带领的“低空系统数字安全测试”课程,聚焦3D场景构建、高密度航线规划及实时避障仿真实验;杨俊男副教授开设的“空中交通管理”课程,在介绍运行流程的同时,引导学员们体验空管协调、冲突检测等实操环节;胡杨副教授与韩丹阳博士后开设的“异常检测与故障诊断仿真”课程,帮助学员们掌握PHM框架及算法设计方法;李炳华副教授指导的“流场特征分析与算法设计实践”课程,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助力学员们精准识别流场特征;王禹博士后负责的“机队维修与运行仿真”课程,以实际案例讲解仿真技术在机队管理优化中的应用;达索系统3DEXPERIENCE平台顾问尹玥讲授的“基于 3DE 平台的无人机实时设计与渲染”课程,则让学员们动手参与无人机3D建模与实时材质渲染。这些课程深度融合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提升了学员在航空领域的技术应用能力。


暑期学校期间,在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指挥部的鼎力支持下,“典藏古今・玉见文明”的良渚文化大走廊研学活动启幕。活动以浸润式的文化体验为破冰之桥,让全球青年在文明对话中自然相融。
学员们循着良渚文化大走廊的脉络,深度探访三大地标: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南城墙遗址剖面的“草裹泥”筑城工艺让先民的工程智慧扑面而来,亲手打磨玉器的体验则让学员们直观感受良渚工匠的专注匠心;在良渚博物院,社教专员细致讲解,为造型古朴的玉琮、玉璧与玉钺注入鲜活历史,缓缓揭开良渚文明祭祀礼仪与社会结构的神秘面纱;走进杭州国家版本馆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古籍善本、青铜重器与宋画高清投影交相辉映,引领学员们在时空流转中触摸中华文明的传承脉络。

△在良渚遗址公园参观

△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进行AR体验
“从五千年前的古城遗址到千年宋画的笔墨意境,这场研学让我真正读懂了东方文明的坚韧与优雅。”来自法国的学员由衷感慨。这场兼具破冰意义与文化深度的研学,不仅让各国学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拉近距离,更以文明为桥,为暑期学校的国际化交流奠定了深厚的人文根基。
北航杭州校园坐落于杭州市余杭区,余杭既拥有良渚文化大走廊的深厚底蕴,又兼具“数字经济第一区”的创新活力,是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交汇之地。在余杭区统战部、余杭区侨联、致公党余杭区基层委的策划下,暑校学员还参加了“文明互鉴心连心、交流共荣手牵手”的文化之旅和“智启未来·科技领航”的科技之旅。
7月12日,学员们乘坐“百橙巴士”开启了文化之旅。上午,在百丈镇的时光褶皱里,他们在蔡志忠文化馆凝眸老子的玄思、庄子的逍遥、孔子的端方,在《水浒传》英雄群像前读懂古典传奇的风骨;在传梭博物馆,他们触摸2.3万把梭具的光阴刻度,于“同手同脚”的纺织口诀中体悟经纬交织的韵律,让竹编扇面在掌心渐次成形,将自然肌理与手工温度织进盛夏。
午后,学员们来到中泰街道的技艺长河畔,在竹笛博物馆,他们仰望3.2米巨笛的恢弘,聆听《我心永恒》与《梁祝》的跨时空和鸣;在纸伞工坊,他们探秘乾隆年间的七十二道工序,让梅蝶、熊猫与卡通形象共舞伞面,完成一场素白之上的文明对话;在笛艺坊,他们以十年苦竹为骨,亲手画基准、定音孔,让《两只老虎》的稚嫩旋律,从指尖流淌成最清亮的文化信使。

△“文明互鉴心连心、交流共荣手牵手”文化之旅活动
于科技与文化的交响中,7月16日,科技之旅徐徐铺展。上午,在星辰图谱里,他们于未来科技城展馆触摸数字经济的脉动,在沙盘与模型间读懂城市数字化治理的蓝图;转身步入菜鸟网络全球总部,于智能仓储的机械臂影中、无人配送的流线轨迹里,窥见智慧物流的星辰大海,学员们的一句“震撼”,道尽了中国创新的速度与深度。

△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致公党余杭基层委主委朱幼群,余杭区侨联专职副主席陈敖、余杭区政协委员赵爱丽、北航国新院副院长杜鹏程、沈丽芬,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法方院长让帝、北航国新院智慧民航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康锐等出席科技之旅出发仪式

午后,于创新服务的温情港湾中,新侨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的政策春风,拂过每颗逐梦之心;宋代点茶的雅韵,终成此行最温润的注脚——碾茶成末、注水击拂间,茶筅转出千年前的闲情,法国学员的那句“品味历史的厚重”,让东方生活美学跨越山海。


当归途的巴士载满科技的惊叹与茶香的回甘,这场旅程早已不止于行走:它是数字与人文的和鸣,是当下与未来的对话,更是一颗埋进青年心中的种子,待某天破土成桥,连缀起更辽阔的全球协作图景。
时光飞逝,“2025新航空与新能源中的风险”国际暑期学校于7月19日上午悄然步入尾声,一场温馨而庄重的闭幕式为这段12天的旅程画上了句点。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法方院长让帝(Frédéric GENTY)教授、智慧民航科创中心王歆研究员、德国波鸿鲁尔大学Tarik Taleb教授等中外嘉宾与师生齐聚一堂,目光中满是不舍与欣慰。闭幕式由中法航空学院ENAC双学位项目硕士研究生林孟婷主持。
在让帝院长的致辞中,藏着对这段跨国求学时光的珍视——他见证了学子们从初遇时的拘谨到临别时的熟稔,从课堂上的专注思索到文化体验中的雀跃探索。

ENAC学员Marya Youmna MAHDID与Tanguy GUAIS分享了在中国的“第一次”:第一次结交中国朋友,第一次触摸良渚玉琮的温润,第一次在竹笛声里读懂东方韵律。话语间的真挚与动容,让在场者无不感同身受
在教师代表Tarik Taleb教授的感谢里,既有对学子求知热情的赞叹,也有跨越山海传道授业的荣幸。班主任代表陶国成博士的分享中,藏着无数个日夜为活动奔波的辛劳,更有看着学员们成长的欣慰。暑期学校执行负责人于浩副教授的总结,则道尽了团队为搭建这个平台的用心,也为这段旅程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
当“课程贡献奖”“茶艺大师”“纸伞艺术家”“笛乐演奏者”等一项项荣誉被揭晓,奖杯与证书的微光里,映照着的是学术探索的执着、文化交融的热忱,更是一颗颗因相遇而丰盈的心。12天的时光或许短暂,却让来自全球的青年们在知识的碰撞里结下友谊,在文化的浸润中埋下了理解的种子。

△北航王云鹏校长、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尚苏校长与全体暑校学生合影
(审核:董卓宁 张巍 康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