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Recherche
RESEARCH

学术讲座《磁性二维电子气的设计制备及其电子输运行为研究》

浏览量:时间:2025-10-22

活动主题:磁性二维电子气的设计制备及其电子输运行为研究

活动类型:学术交流

举办单位: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微纳科学与分析测试协同创新中心

活动时间:2025-10-29 09:50-11:25

活动地点:科研一号楼1040

面向群体:全院师生

主讲嘉宾: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7年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982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1983-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先后攻读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1990年进入中科院物理所工作,并于1994年和1999年先后晋升为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曾任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课题组长。1997-2003间为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访问学者,累计两年。研究领域包括(1)关联氧化物自旋电子学、(2)磁性氧化物多量子序关联效应以及(3)新型自旋电子态设计及其磁、电、热、力多元调控效应。 已在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Letters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330余篇,他人引I用16000余次,H-因子62。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3/5),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5),2014年度陈嘉庚技术科学奖。

内容摘要:

本报告将介绍如何利用绝缘氧化物界面构建高导电的磁性二维电子气,展示二维电子气磁场下的电子输运行为;在理论与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界面磁性的物理起源。研究还发现,这样的电子气是少见的界面超导体系,低温下表现出各向异性的超导电性,且其超导电性可被电场调控:随着门电压的变化系统经历了从超导态到一系列中间量子金属态的转变,展示了丰富的演生量子物态。分析表明,门电压通过改变载流子的空间分布而不是浓度导致明显的场效应。本报告还将介绍一个更重要的发现,即,在界面体系中超导电性和磁性的共存:在低载流子浓度的超导二维电子气中,尽管体系处于超导态,磁场扫描会导致磁滞后的有限电阻峰。分析表明,低载流子浓度的二维电子气中会出现存在铁磁序的超导弱连接区域,导致不同的空间区域分别处于超导与铁磁态。这些工作初步显示了氧化物界面效应的丰富物理内涵和氧化物电子学的深厚研究潜力。

联系人: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微纳科学与分析测试协同创新中心,张伟

编辑:袁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