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颖异)11月28至29日,第29届民航飞机航线维修暨航材互援年会在浙江杭州顺利召开。本届年会由杭州圆通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任轮值主席单位,上海市航空学会主办,中国航空学会支持,北航国新院、上海广尧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国内外民航、货航公司、制造商、维修单位、航材&零部件供应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450余位代表共同出席。
年会以“智拓未来,携手并进,‘援’航空新发展”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航空航天工程师学会、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长龙(杭州)航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34位专家学者作报告,共计发表9场专题演讲,组织4场小组讨论,推动了航空维修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加强了航材管理、AOG保障及共享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上海市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金鸿明,杭州圆通货运航空有限公司总裁李鸿翔和行业监管部门领导为年会致辞。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姚明,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航材供应链部(东航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刘西鹏,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级副职、党委委员郑昆,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维修工程部总经理乔辉等专家出席本次年会。
姚明围绕《科技引领,创新致远—以维修新技术加快锻造民航发展新动能》作主题报告,并在报告中介绍了南航天瞳系统。他表示,天瞳系统在底层能力和基础功能方面已完全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并且在增强功能、健康监控与预测方面更贴合航空公司的生产需求。目前,天瞳系统已对各机型发出超过700次预警,准确率超过98%,覆盖了包括发动机、飞行控制在内的关键系统和重要部件,实现了对南航机队的全面覆盖,极大提高了飞机放行的可靠性和安全预估,有效增强了机队的运行安全性,并显著降低了维修成本。姚明表示,南航愿意分享在飞机预测性健康管理方面的经验成果,并期望与兄弟航空公司加强深层次的共建合作,共同开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随着供给端、消费端、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十年,航材供应链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刘西鹏在《航材供应链管理战略转型思考与实践》中指出,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航材管理战略需要转型,提升供应链安全性与成本控制能力,优化管理目标、资产配置战略和内部协同战略。同时,促进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激发飞机OAM\OEM\MRO\PMA内部与之间的竞争,督促OAM负起行业龙头的责任、重视长期价值,呵护行业成长。实施多源供应,在供应商管理上告别独家战略,大机队至少需要2个OAM+2个OEM+PMA/TSO,拒绝各种垄断壁垒。
乔辉围绕《多维度构建飞机国际外站维修保障体系》作主旨报告,他强调,目前国际AOG保障方面难度大,主要难点包括维修代理人力整体不足、维修代理人员技能和保障能力普遍较弱、境外航材保障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等问题。因此,民航业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多维度国际外站维修保障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制定“一线一策”的AOG保障预案,以提前控制运行风险;对于监控到的故障信息,要提前准备并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此外,还需建立区域人员派驻和互援机制、AOG快速响应机制,制定境外航材资源保障方案,协同进行境外站点的安全监管,并加强国际AOG经验的总结和积累。
新加坡不仅是融合中西航空业的特别之地,也是亚太地区的重要金融中心和航空枢纽。陈永昌在题为《中国航空国际之路:国际航空器维修标准》的报告中,阐述了新加坡航空航天工程师学会在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安全监管等方面的重要角色和贡献。他强调,学会非常注重培训和监管,致力于提升工程师的技能和安全意识,新加坡航空维修公司在疫情后已恢复正常运营。同时,新加坡与印尼、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此外,陈永昌还强调了新加坡航空航天工程师学会在帮助企业获得EASA认证方面的重要作用,EASA认证作为全球认可的飞机设计和维修标准,对于航空企业快速扩展到多个国家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杜学民分享了题为《加强结构修理和零部件制造能力全力保障航线运行》的报告。他指出,飞机结构修理、复合材料修理以及零部件自制件的使用对于保障航线飞机的高效有序运行至关重要。他建议以创新为驱动力,激励结构修理技术人员深入维修现场,敏锐地发现问题并拓宽思维视野。在此基础上,引导工程师从市场需求型、大局保障型向创新开拓型转变。同时,他提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力学测试拉伸机等设备积累基础数据,设计超出规范的修理方案,并鼓励技术人员开展技术研究,增加自制件和零部件的使用,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提升飞机结构修理技术水平。他还提到了开发激光焊接技术、3D扫描技术和反推测试盒等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冯吉开在报告《数智化飞机维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指出,随着局方对安全和维修行为管控要求的提高,传统维修管理已无法解决诸多问题,新技术和数字化应用成为航空维修的新路径。他特别提到,长龙航空基于5G/智能的飞机大修管理平台是数智维修系统软件的典型应用案例,该平台能够全方位监控飞机各系统、部件及结构部件的健康状态,实时反馈运行中的故障信息和预测性维修维护信息。平台以生产计划为核心,推动定检改装、航线保障、附件修理、工具及机库租赁、航材采购与销售、工程服务、培训和职业鉴定等业务的开展。同时,该平台实现了服务器、电脑端、移动端、智能设备、低代码等的有效互联互通。
易从涛以题为《海航技术预测性维修》作主旨报告,他提到,预测性维修能够在故障发生前预知并提前规划,将非计划性工作转变为计划性工作,确保航班运行安全的同时实施合理维修,这是最理想的方案。他强调,未来的预测性维修将从部件到系统再到飞机全面展开,MP计划、部件送修、航材储备、航空公司运行等将实现从点到面的全面联动。同时,他提出建立一套民航预测性维修的标准体系,规范各环节的具体要求。一旦标准制定,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来协助制定和影响公司的维修计划方案,推动体系化发展,构建行业公共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基于此平台,各航空公司可以进行个性化开发,模型交易也将成为可能。
鲍梦瑶在《基于适航审定视角的PMA管理要求思考》中从适航审定的角度探讨了航材政策,涵盖了民航局批准的航材、21部规定的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航材,以及维修单位145体系下的航材。她介绍了民航局认可的六类航材,包括21部及双边协议下的航材、维修安排的航材、标准件的使用、航材索赔、修理航材等。随后,她还解释了PMA在民航局法规程序文件中的含义,即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并阐述了其与型号合格审定体系或型号认可审定产品的关系。此外,她还讨论了航材的进出口问题,包括如何在不同情况下确定航材的进出口状态。
李华昆在报告《科大讯飞AI仪器-用人工智能提升工业效能》中提到了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领域的技术进步,包括语音合成技术的发展和多语种智能语言关键技术的产业化项目。他强调了科大讯飞在工业视觉检测领域的进展,尤其是讯飞工业内窥镜的开发,该设备不仅实现了高精度测量,还集成了人工智能功能,如缺陷识别,从而提高了航空发动机检修的效率。用户可以直接利用自己的孔探AI模型,无需重新训练,通过讯飞内窥镜实际应用于生产。基于历史损伤数据,通过深度学习预测未来可能的缺陷扩展,并持续跟踪缺陷。大模型训练维修手册实现快速问答,提高效率;孔探仪与孔探管理系统的连接可以直接下发任务。
本次年会设置4个分论坛,围绕行业动态、航材保障、维修新技术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维修工程部执行总监杜学民、杭州圆通货运航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陆叶、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航材部AOG管理分部经理王利强、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采购部航材控制中心经理陈金强、GA Telesis, LLC 亚太业务拓展高级副总裁 Lynda CHENG、欧航(北京)航空器材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程菲菲、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复合材料修理中心总监赖勇、土耳其 my TECHNICAL维修公司董事长吕宇鹏等嘉宾围绕“二手件、国产PMA件、拆解件的使用”、“AOG航材保障快速响应策略探讨”、“如何应对航材供应链卡脖子问题”和“维修新技术开发与应用”这四个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其中,“二手件、国产PMA件、拆解件的使用”分论坛由北航国新院智慧民航科创中心祖天培副教授主持,与来自三家航司的资深专家探讨了航空二手件、PMA件和拆解件的质量与可靠性问题。
小组讨论1:二手件、国产PMA件、拆解件的使用
小组讨论2:AOG航材保障快速响应策略探讨
小组讨论3:如何应对航材供应链卡脖子问题
小组讨论4:维修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11月29日下午,30余位参会嘉宾参观了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实地调研民航运维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共同推动民航维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民航飞机航线维修暨航材维修互援年会自1993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28届,成为民航工程维修系统最具影响力的盛会。
本届年会共同见证了民航领域的智慧碰撞与成果交融,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科技之光熠熠生辉,北航国新院也将智拓未来,共创民航发展新篇章。
(审核:洪冠新 陈龙飞 康锐)
编辑:谢雨倩